骨骼同关节和肌肉一起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在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和维持人体基本形态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除了剧烈的外力作用会导致骨折或关节错位、挫伤等之外,机体的老化和疾病导致的激素异常都有可能导致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作用的失衡,从而造成骨质疏松,加大了骨折和关节老化损伤等关节骨病的发生率。
骨科疾病的常用治疗手段包括常规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手术和医疗器械治疗等,骨科医疗器械是医疗器械行业中最大的子行业之一,而其中骨科植入物又是骨科器械中最重要的门类,通常是手术或术后部分或全部植入人体以替代、支撑定位或者修复骨骼、关节和软骨等组织的器件和材料。
随着医疗器械行业的迅速扩张,同时在社会老龄化比例提高、国家卫生医疗投入加大、医保覆盖面提高和居民支付能力增强等因素的驱动之下,骨科植入物作为价格高、一次性使用的“医用高值耗材”,市场容量和行业成长性也都相当可观。
我国骨科植入器械的发展简史
我国的骨科专业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经历了艰难的发展历程,但是为骨科器械行业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骨科植入器械由手术器械演变而来,早期发展相对缓慢,在研发、生产工艺和市场营销等各方面都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着较大的差距。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的迅速提高,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带动了国内企业的快速发展。在不断的学习和竞争中,国产的骨科器械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渐开始打破外资垄断的格局。
骨科植入相关产业政策
近年来,为了鼓励国内医疗器械加快创新做大做强,国家从政策层面给予了较大的扶持力度,国务院、政府主管部门等出台了一系列振兴医疗器械行业的产业政策。
骨科植入物的主要分类及其市场情况
骨科植入物可以分为创伤类、脊柱类、关节类和其他,前三者的市场份额可以占到骨科器械的80%以上。
创伤类产品主要用于对各类骨折损伤进行复位、固定并维持稳定,主要包含接骨板(锁定钢板和普通钢板)、髓内钉、螺钉、骨针等固定装置,根据使用部位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内固定和外固定两大类,在实际应用中用于内固定的材料使用率约占95%。
关节类产品通常包含一些人工关节假体,用于置换或重建因关节炎、骨质增生、风湿、骨肿瘤或者过度运动损伤等造成损伤或周围骨缺损,同时保守治疗又无效的关节,使患者恢复正常的关节功能和行动能力、减轻病变导致的关节疼痛。由于这类器材需要长期植入体内,因此产品要求尽可能模拟人体生理关节运动状态和功能,对稳定性和植入材料的生物组织相容性等性能的要求较高。其中,髋关节和膝关节约占到了所有产品的一半以上。
脊柱是人体最重要的骨骼系统之一,主要由椎骨小骨头、椎间盘、韧带、肌肉和关节组成,常见的脊柱疾病包括各类剂型、肿瘤和骨折以及退化、椎体与椎间盘脱位等,主要病因可以是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等病理性原因,也可以是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慢性损伤或者意外性创伤。除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等保守治疗方式之外,脊柱类疾病的治疗方法还有外科内固定守护和国内较为领先的椎体成形微创介入疗法。
此外,骨科植入物中还包括一些用于填充或修复骨缺损的填充材料,主要有骨水泥、生物陶瓷、羟基磷灰石、生物玻璃、同种骨、异体骨等。
市场调研公司Allied Market Research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骨科植入物市场达到472.61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747.96亿美元。2017-2023年预测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6.8%。
数据显示,中国骨关节内植入物的手术量由2012年的大约170万例增加至2016年的290万例,复合年增长率为13.8%,预计2021年将增加至470万例,2016年至202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0.2%。
按收入计算,中国整体骨关节内植入物市场预期于2021年增长至人民币203亿元,2016年至202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0.6%,关节类和脊柱类预期将分别增长至人民币78亿元及人民币51亿元,于2016年至2021年之间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3.7%及9.5%。
从整体来看,我国骨科植入行业整体渗透率还很低,国产品牌的集中度较低,但是可增长空间大,市场潜力充足。
来源:火石创造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获得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