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中国曾勇勤:开放式创新的永动机

  • 2017-11-10
        在七月末一个骄阳似火的下午,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医用软件分会秘书长吕旭东和智慧移动医疗分会秘书长管燕一行人拜访了飞利浦在中国的创新加速器基地。飞利浦中国创新工场高级总监,智慧及移动医疗分会的副理事长曾勇勤博士热情接待协会的人员。曾博士毕业于重庆大学并获得电子工程的本科及研究生学位,留校任教几年后于1994年荣获中英友好奖学金到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攻读并获得数字图像和信息处理的博士学位。她于2000年加入飞利浦中国研究院,开始与创新及创新管理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曾博士外表看起来娇小柔弱,内心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让她在创新之路上永不停止进取的脚步,成为开放式创新的永动机。自2005年以来,她曾在飞利浦带领过不同业界的研究团队:无线通信,LED照明系统及服务,以及医疗影像及医疗信息系统团队,取得的成绩得到同行们的广泛认可和赞扬。在曾博士的陪同下参观过飞利浦简洁明朗的工作环境后,大家就飞利浦在医疗领域的布局,大健康领域如何创新,以及目前曾博士负责的创新加速项目进行了讨论。

        开放式创新驱动百年飞利浦

        荷兰皇家飞利浦有着百年历史,1891年成立于荷兰,主要生产照明、家庭电器、医疗系统方面的产品飞利浦电子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品牌之一,在欧洲名列榜首。在彩色电视、照明、电动剃须刀、医疗诊断影像和病人监护仪、以及单芯片电视产品领域世界领先。飞利浦早在1920年就进入了中国市场。1985年设立第一家合资企业,飞利浦已成为中国电子行业最大的投资合作伙伴之一。


        在访谈录过程中,曾博士认为开放式的创新是飞利浦加速创新产品并推向市场的重要方式。她提到“飞利浦本来就是创新驱动的公司,这个是飞利浦制胜的法宝”。曾博士本人是开放创新的坚定支持者和践行者,她还曾于2014-2015年利用业余时间与中欧商学院的创新及战略教授George Yip和Bruce McKern合作研究了在中国的开放创新,撰写了开放创新一章,对各种开放创新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比较,从中发现规律,问题及提出建议,并发表在于2016年5月由MIT 出版社出版的“Innovation in China”一书中,曾博士不仅对开放式创新的理论有着深刻的理解,也积极参与及主导了数十个与大学、医院以及工业界的各种类型的开放式创新合作项目。其中由她创始和驱动的飞利浦,浙江大学和荷兰埃因候温技术大学三方合作的“智慧桥”项目从2005年成功地运行至今进入了第三阶段。在提及“智慧桥”项目时,医用软件分会秘书长,浙江大学教授吕旭东也和曾博士共同回忆了该项目开展以来曾博士的辛勤付出,充分肯定了该项目给浙江大学及飞利浦带来的创新活力,其中的医疗工作流智能清单技术通过飞利浦与浙江大学,埃因候温大学,荷兰Catherina医院及301医院的协同创新,已经进入临床使用。
        曾博士也指出飞利浦在中国加大与创新相关的投资,整合优势资源,以加强本地化创新实力,使中国成为飞利浦大健康领域的核心创新中心,将在中国实现的创新成果和最佳实践将辐射到全球其他市场。

        大健康领域开放式创新的重点是务实

        大健康领域在飞利浦是重中之重。飞利浦的医疗活动可追溯到首次推出医用X射线管球的1918年以及收购生产第一根商用X射线管的汉堡CHF Muller之后的1895年。到了1933年,公司开始在欧洲和美国制造X线设备。在2000年到2003年期间,通过约50亿欧元的并购,飞利浦医疗系统的经营规模和范围翻了一番,使飞利浦成为医疗市场上的全球性公司。曾博士指出“飞利浦自从去年照明分出去以后,公司的战略定位为一个医疗健康的公司。飞利浦的各个业务在大健康领域能够提供以病患为中心的持续医疗关护”“在这样的前提下,一个公司肯定要有所侧重。目前飞利浦的重点方向有四个:心血管类,肿瘤类,呼吸,围孕产期”。
        在这些重点领域,务实的曾博士觉得做好集成方案的创新工作是必须。创新的出发点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而是如何将这些技术整合在院前院中院后的临床应用中,看它给医生及病人带来的益处是什么。而从飞利浦来看,在单个产品的创新上首先每个业务部门要做好自己产品;其次打破部门的边界进行跨部门的合作,用医疗信息技术把各种技术和产品合成在一起,以在合适的时间提供合适的医疗信息给合适的医生和病人;同时进行系统的数据分析处理而为医生提供决策支持使大量的宝贵的医疗数据增值,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她全力推动的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共同合作的心血管慢病管理系统已于九月初正式上线。

        开放式创新的新征程:创新加速项目

        曾博士于今年7月加入了飞利浦全球的创新加速器团队。她谈到了她作为在中国的负责人正在飞利浦中国开展的创新加速器项目。飞利浦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利用一个设计精良的精益创业的过程,挑选各个部门优秀的相关人员形成内部创新创业的若干项目团队,并引入外部的创业导师,与公司内部的导师一起,在3 – 4个月的时间内帮助团队加速商业创新,将技术和产品快速推向市场”。时间飞逝,曾博士带领的第一个内部加速项目将十月中旬结束,希望她的新尝试马到成功。
        时间飞逝,到了与曾博士这位孜孜不倦推动创新的成功女性挥手道别的时候了,希望她能够带领飞利浦创新加速器,将跨国公司的前瞻的缜密的,与创业公司的市场驱动的,高速迭代的创新文化和方法嫁接,实现对传统创新的颠覆性创新。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获得更多资讯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