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改善民生作为卫生工作重大使命

  • 2011-01-10

        在1月7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指出,卫生工作面临的形势对医疗卫生资源布局调整、公共卫生服务与监管功能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方式转变和健康保障制度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解决好卫生领域的民生问题成为现阶段卫生工作的重大使命。

 

        张茅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医疗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健康,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是十分重大的民生问题。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把解决好民生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各级卫生部门的同志,必须清醒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提出的这个重大问题。

 

        他说,当前,从民生角度来看,卫生工作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时期,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生产生活方式变革迅速,卫生问题更为复杂。一方面,传染病危害依然严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威胁不断加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出现,食品药品安全、职业病危害事件时有发生,给人民健康带来严峻挑战。另一方面,群众对健康的期待和对卫生服务的需要越来越高,对保障制度和服务水准的改善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张茅指出,新一轮医改尽管启动时间不长,但改革带来的一些阶段性成果已经使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受益,深化医改已经并正在不断推动群众健康状况改善。各级卫生部门必须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善民生的要求与深化医改任务紧密结合起来,牢固树立民生意识,把群众观点作为改善民生的思想基础。

 

        一是要把群众的健康要求作为推动医改的根本动力。医改的一切政策措施都始于并服务于群众的健康需求,围绕近期五项重点任务,中央和地方陆续制定下发一系列配套文件,明确有关实施政策。各地同志反映,这些政策落实过程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在改革和完善原有体制、机制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阻力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一定要明确,只要一项政策符合群众利益的要求,符合实际,就是好政策,就要坚定不移地推行。政策落实过程中的困难,要通过加强政府领导和部门间沟通协调,结合实际制订具体操作办法和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是要把群众受益与否作为判断改革成败的根本标准。判断医改是否取得成效,也要有个标准。这个标准不是简单地看搞了多少基础设施建设、购置了多少高精尖仪器设备,而是要看人民群众是否真正得到实惠,健康状况是否不断得到改善。卫生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都要从群众利益出发,把群众受益与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尺”,使卫生事业发展始终与群众健康利益保持一致。让群众受益,说到底就是要惠民、便民、利民。卫生工作绝不是单纯的技术性工作,还是重要的社会工作、民生工作、政治工作,发挥着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特殊作用。

 

        三是要把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作为卫生改革发展的最终目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多个利益主体,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思路和切入点。但无论什么样的思路,只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落实改革措施,就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从效果看,不同的改革模式都使群众得到了显著的实际利益,持续运行下去,也必将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获得更多资讯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