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迈进

  • 2010-12-01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卫生发展目标。过去5年,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群众关心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全面启动,我国卫生事业向全民“病有所医”目标不断前进。作为卫生行业的管理者,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目睹了共和国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过程。

 

  张茅说,过去5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率的提高,极大地减少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减轻了群众的用药负担;城市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加强,使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促进优质医疗服务资源下移到基层,预约诊疗、优质护理服务、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等措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控制成本费用。“这些为缓解看病难和看病贵奠定了基础。”

 

  不过,张茅也承认:“目前,一些群众的就医感受还没有大幅度改善,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他说:“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解决需要有一个过程。对医改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的认识。群众的期盼、社会各界的关注恰恰是改革的动力。”

 

  下一个5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能够有哪些期待?张茅说,答案很简单,那就是看病不再难,就医不再贵,基层机构有人才,百姓花钱有保障。

 

  降低自付比例——

 

  让百姓负担再轻些

 

  “加大卫生投入是医改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张茅说,“应该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减少群众看病就医的负担。”

 

  从医改工作启动到2009年年底,政府加大了投入,已经投入3900亿元。相比2008年,政府投入增长30%,其中中央财政投入增长40%。在“十一五”期间,政府、社会、个人三者负担的医疗费用在趋势上有了变化,政府的投入从17%增加到超过27%,社会投入从29%增加到34%左右,个人支付比例从最高的52%降到38%。

 

  但是,随着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利益格局开始进行调整,改革的难度和复杂性逐步显现,在政策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当前,从全国看,部分地区和部分医改项目进展滞后。地方政府特别是县级医改配套资金压力较大,部分资金拨付较慢,影响了医改进展。

 

  “从国际比较来看,个人负担一般比较合理的水平是在30%以下,政府和社会负担达到70%以上。”张茅说,“个人负担逐步减轻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一方面要通过加大政府投入来提高保障水平。现在新农合已经建立,虽然覆盖面比较广,但保障水平比较低。我们在‘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加大政府投入,提高新农合、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的保障水平。二是通过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支付制度改革和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来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使总体费用不至于过快增长。”

 

  “我们希望保持个人负担比例下降的趋势,如果在‘十二五’末的时候能够达到30%甚至30%以下,对于缓解群众看病贵会有更明显的效果。当然,这还要靠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张茅说。

 

  公立医院改革——

 

  让百姓就医更舒心

 

  在医改五项近期任务中,公立医院改革被认为是最为复杂的难题,也是和百姓看病就医关系最为紧密的一个环节。

 

  “公立医院改革涉及的方面比较多,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与非营利分开等环节,还需要有实践探索的过程。”张茅说。

 

  但是,张茅也在时刻关注公立医院改革中不断取得的进展。深化医改全面启动以来,短短一年半时间,张茅多次到基层调研,来自基层的经验让他倍感振奋:“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公立医院改革的实践,我们总结出一些能够推广的措施。”

 

  他说,比如加强区域卫生规划,改变医疗卫生资源过度集中在城市、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比较缺乏的局面;继续推动大医院支持基层,1000多所三级医院和2000多所县医院结成长期对口帮扶关系,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实行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激励机制,鼓励多劳多得、优劳优得;采用临床路径,规范医生诊治行为。建立住院医师培养制度,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便民措施也有出彩之处,像预约门诊、无假日医院、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新农合即时结算等。

 

  “明年,这些便民服务措施将在全国全面推广。”张茅还强调,明年,县医院改革将重点推进,要创造条件将500家县医院上升为二甲医院,使一般的病都能在县里解决。

 

  如何在公立医院改革中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同样是张茅关注的问题。“医改最终要落实到医务人员给群众看病,群众对医改的感受是通过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服务态度来感受的。这是医改的关键问题。”张茅说,下一步,卫生部门将研究如何通过医改,达到人民群众满意、医疗机构发展、医务人员满足。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让基层有更多好医生

 

  与硬件条件不断改善相比,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软件建设特别是人才队伍建设相对薄弱。目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率为30%左右,与50%~80%的国际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利用不足”现象仍然严重。

 

  张茅说,卫生部已经制定了实现规划的保障方案和卫生系统的中长期人才培养规划,注重深化面向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的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提升在岗人员学历层次,加快建立全科医生的培养制度,进一步开展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在职继续教育。

 

  张茅表示,“十二五”期间,卫生部将继续推进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加大对卫生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培养造就一批医学杰出骨干人才,给予科研专项经费支持;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支持培养5万名住院医师;加强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培训30万名全科医师,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完善医疗保障——

 

  让城乡水平更协调

 

  “十一五”期间,新农合成绩卓著,极大减轻了农民的看病就医负担。截至今年9月,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已经达到了8.32亿人,覆盖率达95.9%以上,提前完成了近期3年的医改目标;人均筹资标准达到154元,住院病人政策内报销比例已经达到了60%左右。

 

  新农合发展面临的挑战有很多。一是筹资水平依然很低,报销水平也很低,仍然是低层次的医疗保障。二是基金管理安全和提高使用效率依然存在风险。三是如何缩小城乡保障水平之间的差距,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四是快速城市化对新农合的影响问题。同时,随着进城务工农民的增多,牵涉到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等问题。

 

  “问题已非常明晰,我们正在逐步解决。”张茅说,“十二五”期间,政府和个人都将增加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同时加强对儿童先心病和白血病等疾病的医疗救助措施。

 

  在加强医疗保障和改善医疗服务的同时,张茅指出,让百姓知道更多的健康知识,多预防少得病,才是改善健康水平的关键。针对目前鱼龙混杂的健康宣传,张茅表示,一方面是加强监管,“对于一些新的问题,监管机构要加强研究”;另一方面,将加强科学知识宣传教育,“在医改当中,普及医疗卫生知识也将同样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获得更多资讯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