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医疗腐败事关医改成败

  • 2010-10-11
      据《法治周末》近日报道,一种药品从研发到患者手里,需要经过大致七个必要流程——批药号、批价格、各地价格备案、进医保、招标、进医院、进科室。仅在医院这一环节,就要经过院长、药事委员会、药剂科主任、各科室主任、医生等。更为重要的是,打通这些部门,每个环节都需要钱。这些层层叠加起来的“腐败成本”,所形成的虚高药价,最终埋单的却是患者和国家。这是一位知情者披露的医疗腐败内幕。

     药品经过腐败分子的重重盘剥、层层加价,到患者手中时已是出厂价的很多倍。可以说医疗腐败链条不破,群众看病贵问题便难解,医改便难言成功!如何积极预防和惩治各种医疗腐败行为,保证医疗领域的公平、公正,是推进医改过程中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

      首先,法律必须加大打击和惩处力度。现实中一些医生吃回扣、收受红包等医疗腐败行为相当普遍,加重了群众的医疗负担,但以往对这种行为一般认定为违反职业道德的一般违规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医疗腐败之风。又如,一些医药企业和医药代表向官员、医院、医生行贿行为也十分普遍,但有几个医药企业和医药代表受到法律严惩?因此,法律有必要明确上述行为为行贿与受贿,并给予严惩。只有提高违法成本,始终保持对医疗腐败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和强大震慑力,才能维护正常的医疗市场秩序。

     其次,必须进一步筑牢制度的篱笆。早在2005年“两会”上,原卫生部官员高强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 “虚高药价简直就是对百姓的生吞活剥。尽管涨了几十倍,但你去查查,肯定没有超过国家的最高限价,也就是说,再贵也是合法的!这说明药价不合理首先是因为政府定价太高。”可见,我们的药品定价制度存在巨大的缺陷,给了医疗腐败生存的土壤。确实,新医改通过建立基本药物制度,遏制虚高药价,目标远大、方向正确。然而,如何合理定价、如何监管却是个难题。我国制药企业众多,每一个制药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都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公关”,如何进一步筑牢制度的篱笆,预防和治理药品定价、交易中的腐败行为,保证公众用上价廉质优药品至关重要。

     第三,加强对医改资金的监管。实施医改,国家将在三年内投入8500亿元,用于基本医疗保障等五项制度的改革。这8500亿元医改资金如何落到实处?如何在使用过程中防止“跑、冒、滴、漏”呢?无数惨痛的教训和腐败案例告诉我们,每当国家为某一领域或项目划拨、投入巨额资金时,总会有一些不法之徒意图“捞点”,特别是那些手握实权,掌控国家资金使用分配权力的掌权者,更容易利用手中的权力,行“雁过拔毛”的腐败伎俩。因此,确保医改资金专款专用非常重要。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获得更多资讯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