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材料产业长足发展

  • 2009-05-18

        我国生物材料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医疗器械的总产值已从2004年的55.12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70.23亿美元,增长率高达28%,所占世界市场份额已增长至3.43%;进口额从2002年的19.08亿美元增长至2006年的36.81美元,增长了92.92%;同期出口额从24.58亿美元增长至68.71亿美元,增长了179.54%,2006年实现顺差31.90亿元美元。一些高技术中端产品如人工髋关节、血管支架等也开始出口对外出口。与此同时生物材料和植入器械的管理已逐步规范化、国际化。这是记者从日前在京召开的“中国生物材料科技和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沙龙”上获悉的。

  生物医学材料是用于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人体组织或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一类高科技新材料,其管理属医疗器械范畴。它的作用药物不可替代,与药物一样是保障人类健康的必需品。受巨大的临床需求拉动,加之生物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的迅速发展为其奠定了基础,一个高科技生物医学材料及其终端产品(介入、骨科产品,外科器械,注射器和导管等一次性耗材等)的产业已经形成。

  随着人口老龄化、中青年创伤增加及科技的发展,其需求也将持续增加。国家的大力支持使我国生物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高速发展,开始跨入国际先进水平,成功地登上了国际舞台,表现在:1999-2008年间,我国以第一作者发表于SCI收录的世界医疗器械国际期刊论文(44种,未包括生物材料主要期刊)已达2197篇,其中第一作者达1817篇,被SCI引用13184次,分别名列第七和第八位;近十年来第一作者文献复合增长量达40.50%,名列全球第一。2003-2007全球17个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表论文共16142篇,其中材料科学和生物材料占22.8%,我国学者发表论文276篇,名列全球第三。2003-2007医疗器械共获专利100095件,其中我国3431件,名列第五。

  从历次世界生物材料大会接受的我国大陆学者论文和参会代表看,第七、第八次大会我国被接受的论文已分别达到130篇和215篇,注册代表分别达133和157位,分别名列40个国家和地区的第4位和第5位。我国已有16位专家获得IUSBSE授予的世界杰出生物材料专家的终身荣誉称号“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fellow’”,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还是IUSBSE的六个奠基成员学会之一,特别是一直在美国举行的IUSBSE年度工作会议也将于2010年在我国举行,加之中国学者近10年来频繁地参加国际生物材料界的活动,不但在许多重要国际组织中任职,还发起举办了系列性的亚洲生物材料大会和中欧生物材料大会,主办了国际生物陶瓷大会等多个国际大会,表明我国已成为世界生物材料舞台上不可缺少的一个主角。

  特别是经过近十余年的努力,我国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已从较为分散和重复发展成为相对集中于本世纪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发展的方向和前沿;从单纯的跟踪,模拟进入了原始创新。例如,在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钛合金表面改性、抗凝血高分子材料、生物矿化、血液净化材料、新型医用金属材料以及生物活性物质控释载体和系统等方面,我国原创性的工作已受到国际瞩目,在世界生物材料大会及多次国际大会上,这些工作均被邀作大会报告,骨诱导生物材料的研究更于2008年第八次世界大会上作了我国学者在世界大会上首次、也是该大会第一个大会报告,表明我国生物材料研究已开始对国际生物材料科学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在干细胞及结缔组织工程的研究方面,我国也已进入国际先进水平,其标志是第二次世界组织工程大会(2004年)已在我国上海举行。

  专家提醒,我国生物材料科学、特别是产业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例如被SCI收录的第一作者的科学论文仅占全球论文总数的4%,远低于美国的28.6%和英国的7%,平均单篇引用次数更是排名第十三位,没有一个单位发表的论文量进入国际前20名;专利申请量虽然名列第五,但被平均引用的次数仅0.07次,甚至低于巴西,名列第十四位。

  大力发展医疗器械和生物医学材料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生物医学材料产业则与国际差距更大,仅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43%;人均医疗器械消费仅5.46元美元,远低于美国的309.77美元和欧洲的122.59美元;医疗器械与药品市场之比为1:3.47,远低于国际1.2:1;产品进出口贸易额2006年虽已达105.5亿美元,顺差达31.90亿美元,比2000年分别增长了242%和580.4%,但是大宗出口品为技术低端的药棉、纱布、手套、按摩器具等,大宗进口的是技术高端的产品。国内大城市医院基本不用国产高、中端产品,二、三级医院50%以上为进口品,昂贵的进口品大大地增加了国家和人民医疗费用的负担。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获得更多资讯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