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6月7日电 (记者孟竹)自2018年以来,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5年实现正增长,近三年均超过百亿规模,23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6亿元、是2018年的4.5倍……在6月6日召开的《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潘锋表示,北京持续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提升医药健康产业质量效益、布局谋划产业未来增长的重要手段,通过市医药健康统筹联席会机制扩大空间供给、优化项目落地开工手续、确保重大项目快速落地。
潘锋介绍,今年以来,昌平未来美城产业创新基地、大兴曼迪卡尔AI药物研发生产建设项目等实现“拿地即开工”;诺华制药、阿斯利康、丹纳赫等跨国龙头企业的新项目也即将落地。
同时,北京加快数字赋能产业发展,打造3家智能工厂、12家数字化车间,树立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标杆;组织天坛、安贞等6家医院开展医疗健康数据流通应用试点,以“可用不可见”方式最大程度激活数据价值。此外,多轮次组织外资医药企业数据出境辅导,成功打通了合规路径,首家企业2类57个数据项实现合规合法出境。
潘锋表示,北京将持续扩大产业空间、持续加大资金支持、持续加强政策协同,并将全力保障各项目快速有序推进,未来三年每年形成投资百亿以上,有效支撑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新闻:
现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超1000家 北京将促进医疗器械提质增效
医疗器械产业是医药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呈现“创新快、产品优、赛道新”的特点,目前,北京现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超1000家,规模以上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49家,2023年共完成产值352亿元,同比增长15.4%;已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97家,其中小巨人企业57家。2023年新获批国家创新医疗器械11个,累计获批63个,数量全国第一。
潘锋介绍,在促进医疗器械提质增效方面,一是立足科创中心攻关“卡脖子”领域,揭榜挂帅助力航天长征国产化ECMO注册成功上市,产业筑基围绕医疗机器人优势领域开展光学定位等关键部件攻关组织;二是聚焦前沿技术布局开发创新品种,把握产业数字化方向,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医疗器械行业,获批人工智能三类医疗器械证31个、手术机器人注册证24个,数量均为全国第一;三是围绕产业链效能提升强化各环节布局,支持大兴区成功创建医疗器械产业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布局建设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推动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持续扩大CDMO服务能力,全市备案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动物实验企业机构数量全国第一。
潘锋透露,北京还将在强化医工协同、完善产业链建设、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推进示范应用等方面重点发力。其中,梳理亟需发展的关键产品明确龙头企业,针对元器件、特殊新材料等重点领域,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组织专项攻关;深化京津冀协同,推动上游电子和机械制造、医用材料等零部件厂商落地。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应用,强化医疗数据流动和赋能;提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标杆工厂。此外,发挥《中关村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目录》和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指导作用,建立医用机器人等创新器械应用培训中心,加快创新医疗器械推广使用,突破创新医疗器械进医院“最后一公里”。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获得更多资讯